中文 |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博览

大阪市立科学馆

日本大阪市立科学馆位于堂岛河和土佐堀河之间的中之岛。为庆祝大阪市建制100周年,关西电力捐助了65亿日元的建筑和设备使其于1989年10月开馆。其前身为建于1937年的大阪电气科学博物馆——日本第一座电气博物馆和第一座天文馆。

亚洲首座天文馆的诞生

1933年,日本大阪市为庆祝其电力事业10周年拟筹建大阪电气科学馆。这座地下1层地上9层,当时日本划时代的建筑,原本并没有设置天象仪的计划,但是当筹建团队(市电气局电灯部长木津谷和后来成为首任馆长的小畠工程师)从欧美考察回来后认为,天象仪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精粹的科学仪器,要建成堪称世界一流的科学馆,就非有天象仪设备不可,遂提出增设天文馆的提案。电气局长平塚米次郎大力支持,但是天象仪的费用高达46万日元,相当于建设2至3个小学的费用,在市议会引起巨大争议。京都大学的山本一清教授到议会鼎力说明,使提案得以通过。

1937年3月11日,大阪电气科学馆及其天文馆同时开幕,在科学馆的6层屋顶建起18米直径的圆顶,圆顶的外面如同戈托尔夫天球仪那样,描绘了世界地图。蔡司Ⅱ型第25台天象仪落户日本,日本第一座,也是亚洲第一座天文馆由此诞生,从此天文馆在提高日本国民的天文素养,培育天文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同时,这座历史最为悠久的天文馆也培养和积蓄大批天象仪和天文馆的人才,为后来日本天象仪和天文馆事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提供了人力的资源。时至于今,日本天文馆界人士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称赞这是大阪市政当局的英明决断。

大阪市立科学馆

大阪市立电气科学馆旧貌换新颜,1989年以大阪市立科学馆的新形象开馆。退役的第一个在亚洲使用的蔡司天象仪,至今仍陈列在剧场的门口,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

大阪市立科学馆的主题为“宇宙和能源”。科学馆的主要常设展览包括四个楼层,共计200个项目,互动科普展品占70%以上。每个楼层集中于一个不同的主题,4层宇宙及探索、3层了解身边的化学、2层有趣的科学和1层电气及能源。另外还有每天数次的科学秀,这些演示配合博物馆的展览向观众普及科学知识,每3个月更换一个主题。

科学馆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一个直径26.5米,300个座椅,世界第七大的全天域球幕剧场和天文馆。内有IMAX 球幕电影和柯尼卡-美能达的Infinium-L天象仪。2004年7月,增加了一套美国益世公司的数字系统Digistar 3和五藤公司的Virtuarium数字全天域投影系统。经过装修后天文馆重新开放。追求逼真星空效果的天象仪,配合数字全天域放映画面,演绎出梦幻般的宇宙场景。每天在节目演出前,讲解员都会就当晚看到的星空以及有关宇宙的主题进行讲解。

另外,该馆还有许多重要的收藏。除了日本第一台蔡司II型天象仪,还收藏有大阪大学使用过的克罗夫特-沃尔顿加速器。日本第一个成熟的化学实验室资料,以及战前的电气测量仪器和电气设备相关资料等。该馆的战前天文学普及书籍、杂志的收藏在西日本也首屈一指。

2008年7月18日科学馆的展览更新,1928年东洋第一个机器人(人造人)的学天则复原的实物大的动态模型被公开。科学馆目前有同好会会员1050人,少年俱乐部170人。该馆的礼品店也同时出售科学书籍和销售纪念品。

科学馆建筑的位置就是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他的介子理论的地方,当时该建筑是日本大阪大学的一部分。为此他被授予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这里也是是日本首次测量宇宙波地方。(陈丹 郭霞)

大阪市立科学馆网:http://www.sci-museum.jp/

【上一篇】:格拉斯哥科学中心

【下一篇】:柏林天文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至周日开放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周二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请留意官网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