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元
1989年10月上旬,我在西德参加一个国际科技会议后,归途中访问了年轻的柏林天文馆。该馆的技术馆长D.斯塔考夫斯基接待了我,并带我参观了这座天文馆的仪器设备,介绍了各方面的工作。
柏林台尔曼公园的明珠 柏林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天文馆,但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在阿黑霍德天文台(Archehold Sternwarte)中虽然设有小型天文馆,但它不能满足柏林人的要求。80年代中期才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台尔曼公园中建立了这座由耶那的蔡斯光学厂供给仪器设备的大型天文馆。天文馆在1987年10月9日落成开幕,巨大的银白色球形建筑,成为柏林的一颗明珠。
天文馆以天象厅大楼为中心,两翼连接着旋转阶梯塔楼和电影厅、图书室等附属建筑。
从门厅到天象厅 进入大门,就是宽敞的门厅,离天文馆晚场还有半个多小时,但这里已经是十分热闹了。刚进门就是售票处,票价2马克,比西柏林天文馆便宜一半。厅的中央是六面体的玻璃橱窗,陈列着天文照片和各种天文图书,一个橱窗内陈列着很多科幻小说,很受青少年的欢迎。门厅内还有一个特设的橱窗,是专为世界著名的耶那卡尔蔡斯厂(CARL ZEISS JENA)开设的,其中展示了有关蔡斯天象仪的图片及蔡斯天文馆的照片,还有蔡斯望远镜的实物陈列等等。在门厅的另一头还有一张大的图版,画着这座天文馆的建筑详图、横断面和纵断面图;此外还写着民主德国乌兰尼亚科普协会在这里举行科普活动的通告。和大门相对的一边是售书处,有民主德国出版的大幅天文挂图、天文图书、期刊等等。
天象厅圆顶直径23米,巨大的洁白银幕是用铝片拼合成的。厅内设有300张极为舒适的软椅。地面铺设着咖啡色地毯。
大厅中央是目前最新式的“宇宙天象仪”(COSMO·RAMA)。蓝色的机身,显得格外轻巧美观,就是它把宇宙的壮丽景象演示给千千万万的观众。
2015年飞往火星 钟声响后,大厅的灯光渐暗,巨大的字幕出现在银幕上:“Marsflug 2015”(2015年飞往火星),顿时一阵洪亮的音响如雷声一般从四面八方隆隆而来,接着就是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它越飞越远,船身越来越小,直向那无边的星空飞去。这个不平凡的开头把观众吸引住了。接着介绍宇宙航行事业的回顾,从古代火箭的发明,直到俄国齐奥尔可夫斯基等人对宇宙飞行的科学预见,以及法国儒勒·凡尔纳飞往月球的科学幻想,直到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以至于加加林飞上太空和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等等。这些都用特技表演,有强烈的立体感,非常动人,再加上立体音响效果,更如身临其境。一个巨大的蓝色地球出现在星空中,她在缓慢地转动着,观众就象是宇宙飞船中的乘客,从窗口嘹望太空中的地球。后来又表演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过程,火星在星空中的位置,运行的规律,过去对火星运河与火星人的设想等等。忽然,四周的地平线出现了大海和起伏的波浪,一艘海盗船张帆航行在海面上……转眼间这艘帆船又冉冉上升直奔火星而去,这就是关于“海盗号”宇宙飞船飞往火星的演示,设计和配合都十分巧妙。场景突然变换,橙色的火星表面的巨石和沙漠已呈现在观众的眼前,那就是1976年“海盗号”宇宙飞船在火星上拍摄的景象。忽而又传来了飞船的隆隆声,我们的那艘2015年飞往火星的飞船安全降落在神秘的火星上了,几百位观众在天象厅内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跨越世纪的飞行,演出只有45分钟。最后在天幕上用3张幻灯片放映出制作节目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名单。整个表演是用计算机软件按程序放映的,技术馆长和另一位技术人员在5米多长的操作台前掌握着全过程。
放映完毕,技术馆长请我到他的工作室小坐,送给我若干柏林天文台和天文馆的资料以及一枚精致的银白色的纪念币,正面是柏林蔡斯天文馆的全景浮雕,背面刻着ZEISS GROSS PLANETARIUM l985~1987 BERLlN (柏林蔡斯大天文馆,建造于1985至1987年)。他请我第二天上午再来参观该馆的技术设备,最后他驾车把我送到菩提树下宾馆。
再访天文馆 当夜我在宾馆中仔细翻阅了他送我的各种资料。第二天早饭后不久我又去天文馆,技术馆长带领我几乎走遍了天文馆的各处。
电影厅 从前厅的一角可以进入这里,大约有近200张坐椅,环境十分舒适雅静。有讲台,有宽银幕。除了放映电影以外,在厅中央还放着一架大型投影机,可以把录相放映在靠近讲台的大幅屏幕上。
太阳投影装置 在螺旋阶梯塔楼的三层室外有一座太阳望远镜,它可以把太阳的像、太阳黑子都通过水平式的反射镜把它们投射在一个小型屏幕上,供少数人在室内观看,非常方便。这和美国洛杉矶天文馆的太阳望远镜十分相似。
激光放映室 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天象厅的特殊表演,这一设备主要是为了增加天象表演的丰富多彩。在民主德国只有耶那和柏林天文馆有激光表演,而且印成4种激光表演的彩色图案出售。
音响控制室 在天象厅外的一个房间内有相当完整的设备,有6个频道的线路,有近百个电钮可以配合使用。他们还要继续改进,使天象厅内的全部节目达到立体声化。
附属仪器圆廊 大约有90多个放映器放置在天象厅天幕下端的圆廊内,从四面八方射向天幕,组成各个行星、卫星上的全景风光和各种特技表演。这些设备全是该馆设计制作的。这种做法和北京天文馆的设备相类似。
天象仪升降装置 柏林天文馆的天象仪有升降装置。这种装置的用途大致为:1.使天象仪安全和清洁。2.维修方便。3,仪器降下后天象厅可以有多种用途,如乐队可在厅中央演奏等等。有这种设备的天文馆,在世界上为数不多。我还参观了地下室,通风、空调等设备。
宇宙天象仪 这是天象仪诞生地——耶那蔡斯光学厂向全世界夸耀的最新型天象仪。它的演示星象逼真,运转自然,十分和谐协调。这种新型天象仪1984年7月最初出现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空间展览中心。在民主德国最先安装在耶那天文馆,随后是柏林天文馆。宇宙天象仪可适用于直径17.5米到25米的放映圆顶内,它是现代光学、机械和电子技术高技术产品,在设计上打破了60年来的一些传统构思而采用了全新的概念。起码具备了下列特点:
1.外观设计优美,色彩宜人(见本期封底彩照)。
2.底座上的蓝、绿、红三种颜色的照明。不同天球坐标网的线条也用颜色来区别。
3.在太阳和月亮放映器中,太阳周围可出现1度的日晕,日出没时太阳变红。日月食的表演合在太阳、月亮放映器上进行,更加自然协调。
4.木星和地球放映器使用了变倍镜头可放大9倍;土星放映器可以放映土星环不同的倾斜姿态,也用可放大9倍的变倍镜。
5.使用了新的光学设计使恒星的形象更亮,更加真实。可放映9,000颗肉眼可见的恒星以及28个星团、星云等天体。还用恒星球外的放映器放映出2l颗最亮星,甚至显示它们的颜色。
6.在天象仪的两端,各有一个圆柱形放映器可以分别放映出6个黄道星座图形,其余的星座图形由两端的小圆球放映器去放映。
7.对于周日、周年、极高和岁差运动的表演更加完善而且可以演示从宇宙飞船或其它行星上看到的景色。
8.宇宙天象仪可以表演190多套光学放映系统和一系列的运动。操作台也较前更加实用和合理。一类是常用的基本电钮,如周日、周年、极高运动以及恒星、日、月、行星等。另一类是为特殊表演用的可组合使用的电钮。在操作系统中可在手控、半自动和全自动中任意选择使用。
和蔡斯厂的代表会面 在参观就要结束时,我们一同来到底楼蔡斯厂在此特设的办事处。一位女代表已经在等候,互致问候以后,我告诉她早在50年代初就已和蔡斯厂天文仪器部有过多次来往,1954年方北京天文馆订购了一架大型蔡斯天象仪。随后她拿出许多天文仪器的样本和图片送给我并加以介绍。
为了赶赴柏林机场,只得和柏林天文馆的朋友们告别,汽车开动了,但那巨大壮丽的圆顶以及那一排贴塑在墙面上的馆名:“ZEISS-GROSS PLANETARIUM BERLIN”(柏林蔡斯大型天文馆)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忘怀。
——摘自1990年《天文爱好者》
据悉,柏林天文馆已于2014年4月闭馆,进行综合整治和现代化建设。改造的专项资金来自柏林联邦州和欧洲地区发展基金(ERDF),新馆预计2016年开馆。我们期待柏林天文馆再次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星空剧场。
柏林天文馆网址:http://www.sdtb.de/Zeiss-Grossplanetarium.25.0.html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