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天文博览

阿马天文馆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阿马郡的阿马城,有着爱尔兰最迷人的景点。阿马不仅曾是古代阿尔斯特王国的首都,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圣帕特里克之城。这里是11世纪爱尔兰王布莱恩·博茹的出生地,也是爱尔兰的宗教中心。如今它融合了爱尔兰当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现代化的阿马天文馆和古老的阿马天文台,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具有现代感和厚重历史的景点之一。阿马天文馆坐落在靠近阿马市中心环境优美的学院小丘上,天文馆占地57,000平方米,毗邻著名的阿马天文台。


阿马天文馆是英国爱尔兰的第一座天文馆,也是从著名的阿马天文台衍生出的一座天文馆。虽然阿马天文馆的天象厅直径只有12米,但从上世纪60年代末建成以来,其天象仪也经历了从光学天象仪到数字投影天象仪的变迁。丰富的文化底蕴,使阿马天文馆人才济济,这里出了3位国际天文馆学会的主席。从阿马天文馆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天文馆的诞生和发展与世界天文馆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阿马天文馆的诞生和发展


    埃里克·林赛博士,从1937年到1974年担任阿马天文台的第七任台长。他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林赛博士在1943年首次提出建立天文馆,并开始筹集资金。在整个1950年代,除了承担阿马天文台台长职责,他还致力于这个计划的推进。1964年11月,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林赛博士说服政府和地方议会,为建设一个作为教育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天文馆支付经费。1965年3月,该项目宣布立项并开始实施。同年帕特里克·摩尔被任命为首任天文馆馆长监督施工。


阿马天文馆的总设计师,是阿马郡波塔当的贝尔先生(脉冲星发现者,著名天文学家贝尔·伯内尔教授的父亲)。他的设计灵感来自加拿大埃德蒙顿伊丽莎白女王天文馆。阿马天文馆建筑的直径15米,粉红色的大门上拼装了多块灰色和白色的阿马大理石,它最初的白色玻璃纤维穹顶很快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天文馆总投资70,000英镑,其中12,000英镑用于购置天文馆的第一架天象仪——日本五藤公司火星型天象仪。该仪器代表了当时的尖端技术。这架仪器开启了阿马天文馆将最新技术带给观众最好体验的传统。


阿马天文馆于1968年5月1日落成向公众开放。天文馆刚开业时,黑色的蜘蛛状天象仪成为天文馆的主角,周围的座椅可容纳100个观众。很快天象厅中增加了特效投影机,以提高图像的表现力,表演行星的旋转和飞船的运动。每个效果都需要自己的专用投影机,在圆顶周围特制的圆形架子上,大约安置了50个幻灯机。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的,但表现出色。


    20世纪70年代是阿玛天文馆不断发展日益壮大的10年。1974年,阿马天文馆扩建了天文厅。为向天文馆的创办人林赛博士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这个大厅被命名为林赛天文厅。遗憾的是,他没能看到这里,在林赛大厅开幕前不久去世。之后,阿马天文馆还建立了一个安装400毫米反射望远镜供公众使用的天文台,这是目前爱尔兰最大的公众望远镜。1994年新建了一个展览大厅——地球馆,藉由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加而建。

阿马天文馆启动视频革命


天象仪 阿马天文馆建馆40多年来,使用过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类型的天象仪,以提高表演能力、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一架天象仪是五藤公司的火星天象仪,在1968-1977年使用。1977-1994年更换为美能达Viewlex IIb 型天象仪。1994-1995年,阿马天文馆安装第一台数字天象仪,益世公司生产的Digistar 1。在英国是第一个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天文馆。但很快就被更先进的Digistar 2(1995-2006年)取代。阿马天文馆的建筑翻新后,于2006年7月31日重新开放。数字天象厅可以容纳93个观众,安装Bose公司的新立体声音响系统,先进的LED照明系统,和彩色全天域球幕视频投影系统Digistar 3(2006-2011)。2011年7月,最先进的Digistar 4进入阿马天文馆。这样,在数字投影设备方面,阿马天文馆在全球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位置。


技术创新 阿马天文馆的技术创新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在特伦斯·默道出任馆长时期,他推出了许多新技术。阿马天文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视频投影新技术用于天象厅球幕的天文馆。随着天象厅技术的不断提高,特伦斯·默道馆长尝试增加更多的视频投影机。把4个投影机投映到球幕的四周方向,另一个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圆顶的顶部,构成一个全天域图像。阿马天文馆的努力奠定了全天域投影技术的基础,后来出现了Digistar3。


多媒体展览 阿马天文馆继续其技术创新的光荣传统,在世界上首先推出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展览系统——银河百科全书。在展区的参观者可以坐在键盘前,使用一个简单的菜单界面,选择和查看存贮在激光影碟上的500 000张图片、视频剪辑和相关注释。来到阿马天文馆的市民很快就迷上了这种展示系统。这种展示系统也受到新闻界和电视的追捧。银河百科全书甚至上了BBC的“明日世界”,并获得久负盛名的«新科学家»杂志整页报道,可谓风靡一时。


互动系统 阿马天文馆的另一个世界第一,是在天象厅率先引进观众参与的互动系统。每个座位配备一个小键盘,使用这种装置,观众可以使用按键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甚至可以参与节目表演,引导节目的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阿马天文馆的《太空奥德赛》中,第一次使用了观众互动系统。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互动的天象节目,如今,这一创新已蔓延到全世界许多天文馆。      


全天域投影 2006年,阿马天文馆安装了彩色全天域球幕视频投影系统Digistar 3。它不仅可以代替传统的天象仪投影星空,甚至还可以投影任何全天域图像。该系统是完全集成的,所有设备都由操作台的一台计算机控制,灯光、声音和图像的同步,软件与硬件的配合等。主机和图形处理器协同工作,通过BARCO公司的6台SP 909 CRT投影机,在天花板上投影出的六幅无缝拼接的图像,给人一种真正的全球幕画面的体验。通过星际旅行,观众可以接近超新星,感受巨大爆炸导致恒星死亡的过程。来到阿马天文馆的年轻的观众都惊呆了。


当前的技术 2011年7月,阿马天文馆再次更新设备,安装了奇妙的Digistar 4投影系统。在英国它又是第一个安装Digistar 4 的天文馆。Digistar 4拥有壮观的数字图像和声音,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感官体验,激发观众的想象力。360度的全天域体验可以带领观众进行夜空之旅,可以呈现在爱尔兰、或在宇宙中任何地方观看时,太阳系的不同壮观画面。观众甚至可以目睹宇宙的原动力导致的恒星坍缩和天地碰撞。

阿马天文馆的使命


阿马天文馆的使命——提高和促进公众对天文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由于接受爱尔兰文化艺术和休闲部(DCAL)的领导,阿马天文馆的使命同样符合爱尔兰文化艺术和休闲部的战略重点,其战略重点旨在建立和保持“自信的,创造性的,知情的和充满活力的社区”,并实现其主要目标:“保护,培育和壮大现有的文化资产”。


在这个战略重点的指导下,阿马天文馆成为一个鼓励和影响年轻人,使他们在未来职业选择时可能从事科学工作的场馆。这些年轻人有时会下意识地做出选择,其中许多给予反馈的人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天文馆对自己的影响程度,直到后来当他们更加成熟时才意识到,天文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科学生涯。


他们对当年在阿马天文馆看到的东西记忆犹新,这一切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这些人中包括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比如迈克·麦凯博士,目前在达姆施塔特的欧洲航天局(ESA)领导载人航天计划;还有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教授卡尔·默里,涉及突破性的卡西尼号土星使命的工作;以及意大利弗拉斯卡蒂的欧洲航天研究所的马克·多尔蒂博士,地球探测开发和服务局的负责人,地球观测计划理事。当然,要说的还有脉冲星发现者,著名天文学家贝尔·伯内尔教授。伯内尔教授出生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她的父亲是阿马天文馆的首席建筑师。从小她就喜欢到阿马天文馆,耳濡目染热爱上了天文。长大后去了剑桥,之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天文馆很难量化天文馆自身对公众的影响。实际上,发现这些成果,要至少15年的经验,而社会要发现这一有益的影响则要晚得多。


天文馆还充当了社会的天文资料库。阿马天文馆有一个网站,提供大量与天文相关的信息。网站上的信箱info@armaghplanet.com源源不断地收到有关对天文观测和夜间天象寻求解答的邮件。因此,天文馆也是吸引成年游客对自然世界好奇心的一个圣地。


关于阿马天文馆有趣的花絮


从开馆以来,到阿马天文馆参观的人数有165万多人次(截至2013)——超过了北爱尔兰的人口总和(北爱尔兰的人口大约为130万)。


虽然不是英国第一座天文馆,但阿马天文馆是英国持续开放时间最久的天文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视频投影用于天象厅,表演运动图像的天文馆。阿马天文馆创作的《太空奥德赛》节目,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互动的天象节目。观众在自己座位扶手上的键盘按下按钮,就可以决定他们想看什么节目。这两项阿马天文馆的发明已用于世界各地其他的天文馆。


阿马天文馆是第一个将客机座椅安装到天象厅的天文馆,这些客机座椅由贝尔法斯特航空公司捐赠。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天文馆流行的展品之一,是一个与原物一样大小的双子座飞船模型,它最初用于拍摄詹姆斯·邦德——007系列电影之《雷霆谷》。


阿马天文馆的最大的非天文事件是1973年在天象厅实况转播安妮公主的婚礼。


1986年当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时,阿马天文馆模拟制作了1910年壮观的哈雷彗星,允许观众免费入场观看!当欧空局发射的探测哈雷彗星的乔托号太空船1986年3月13日通过哈雷彗星的彗核时,阿马天文馆将图像投影到天象厅,许多到天文馆参观的观众首次看到哈雷彗星彗核的特写。(乔托号为纪念意大利画家乔托·迪·邦多纳而命名。乔托曾在1301年观测过哈雷彗星,并将其视为伯利恒之星。)


阿马天文馆曾有幸接待过许多在航天和天文界的重要人物。有许多天文学家和宇航员到访。来访阿马天文馆的天文学家和宇航员包括:詹姆斯·欧文和阿尔弗莱德·沃登(阿波罗15号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博士(阿波罗14号宇航员),海伦·沙曼(英国第一个宇航员),以及托马斯·波普(海尔-波普彗星的发现者之一)等。


阿马天文馆在BBC电台拥有自己的播音室,用于播报天文消息。


阿马天文馆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阿马天文馆40多年的历史中,天象仪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最初的光学天象仪,到后来的数字天象仪,和今天的数字全天域投影系统。从购置设备,到开发革新,阿马天文馆始终走在世界天文馆发展的前沿,甚至起到了引领天文馆技术革命的作用。天象仪的发展推动了天文馆的发展,阿马天文馆见证了这一切。未来的天文馆还要向前发展,数字化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只要你能想的出来做的出来,在天文馆里都可以表现。(郭霞)


阿马天文馆网站:http://www.armaghplanet.com/

【上一篇】:基辅天文馆

【下一篇】:查尔斯.海登天文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至周日开放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周二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请留意官网通知公告